首页> 德国> 正文

德国: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城乡

浏览次数:3696 发布时间:2025-03-31
​德国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以经济发达、收入差距较小、社会福利高而著称。 2024年德国的城市化率约为78%,22%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另有数据显示,德国仅有1.2%的人口从事农业。换句话说,农村居民中95%的人口从事的是非农相关工作。农村地区已成为很多人的居住选择,而非谋生之地。
德国: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城乡

德国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以经济发达、收入差距较小、社会福利高而著称。

2024年德国的城市化率约为78%,22%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另有数据显示,德国仅有1.2%的人口从事农业。换句话说,农村居民中95%的人口从事的是非农相关工作。农村地区已成为很多人的居住选择,而非谋生之地。

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原东德和西德地区在合并之后仍存在明显的收入差异,原东德地区人均工资比西德仍低15%左右,但同地区内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已不明显,这主要得益于德国长期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产业政策、财政和社会发展政策,以及相对均衡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产业在城乡间均衡布局

首先,德国经济政策注重产业均衡布局。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实业的支撑,在广大农村地区,如果没有非农产业的支撑,农村人口很快就会流向城市,农村社会很快就会衰落和解体。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允许各州拥有一定的经济决策自主权。不同于其他国家人口向一两个超级城市聚集的模式,德国采取“多中心城市化”模式,形成了柏林、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等多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避免了资源过度向某一地区集中。

德国的很多小城市和集镇还孕育出“隐形冠军”企业,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支撑。德国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农村和小城镇,为本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大大减轻了农村人口流向大城市的压力。

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总部就分布在德国一些小镇。比如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总部就设在巴登-符腾堡州一个人口不到2万的小镇盖林根;欧洲最大零售商施瓦茨集团旗下拥有利德尔(Lidl)和考夫兰特(Kaufland)等著名超市品牌,其总部也在巴登-符腾堡州一个人口2.5万的小镇内卡苏尔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其次,德国先进的农业与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德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业生产效率也高;德国农民受过良好教育,农场经营规模较大,机械化、数字化程度高,农业收入相对稳定;另外,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除农业外,德国农村地区还拥有制造业、旅游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能、太阳能)等,都为农民创造了额外收入。

财政与社会福利政策注重公平

由于农业和农村在经济发展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在市场机制下,资金和人才等必然向城市聚集。为了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欧盟及德国政府都实行了强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首先,德联邦政府非常注重区域财政均衡机制:各州之间的收入差距基本由财政转移支付系统调节,从而使贫困地区的公共财政得到保障。

其次,欧盟采取共同农业政策,对欧洲农业给予大规模支持和进行补贴。事实上,欧洲农民的主要收入就来源于农业补贴,共同农业政策的一个隐含目标就是减少区域间收入差距以及均衡工业和农业的收入差距。

长期以来,共同农业政策支出在欧盟预算中所占比例最大,即使最近几年支出减少,目前也仍占到欧盟总预算的1/3左右。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由两大支柱组成:粮食安全政策和农村发展政策,粮食安全补贴占共同农业政策的80%左右,农村发展补贴占20%左右。德国政府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社会保障进行财政支持,使农村居民享有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

欧盟在1991年就设立了支持农村发展的专项资助项目,这就是著名的LEADER系列计划(农村经济发展联结行动)。该计划旨在促进欧洲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村社区利用本地资源,通过创新、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进步。

德国自1991年以来一直积极参与LEADER计划,并成功实施了多个农村发展项目。其关注的重点包括:促进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多样化;支持农村旅游、可再生能源和手工业发展;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

LEADER计划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强调地方发展战略,由当地社区主导。由农民、企业、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组成地方行动小组,决定资金分配和发展策略。为了激发项目受益人的参与热情,受益人也要投入一部分自己的配套资金,与欧盟资金共担风险。

此外,德国拥有高水平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强制执行全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水平的医疗保险和养老金,从而降低了地区间的生活成本差异。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补贴之外,德国联邦政府的配套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农民的退休金。此外,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大大抑制了农村贫困问题。

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

在德国广大农村地区,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强调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并注重城乡教育的均等化。学校大部分教师属州政府公务员编制,他们之间基本不存在收入上的差距,在乡村工作的教师收入也不会比城里老师低。

德国乡村地区拥有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双元制)体系使农村学生更容易获得高薪的技术职业,并且教育经费完全由财政负担,不存在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的情形。

医疗政策是社会保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德国一直强调医疗资源公平,全民强制参保。尽管大城市医疗资源较为集中,但乡村地区也有家庭医生、医疗合作网络,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德国交通与通信技术发达便利。德国基本实现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区域公交系统等连接城乡,降低了地理差距对收入的影响。德国政府还投资推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促进远程工作和农村数字经济发展。

为确保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德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社会发展政策等。在这些制度网络严密监管下,德国城乡收入差距基本不大。

从德国的经验来看,要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先要鼓励在农村和小城镇地区分散创办企业;其次,政府增加农业补贴,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多元化,以提升农业效益,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消弭城乡收入差距。



关于新闻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